電影是傳達台灣存在感的一種工具。魏德聖導演專訪(下)

navigator
Hanako.Taiwan 編輯部
Hanako是日本magazine house所發行的雜誌,主要介紹日本流行生活型態,Hanako.Taiwan延續其追求美好日常的精神,提案如何享有舒適生活與品味,並不忘提供旅遊與美食趨勢,也同步探索台灣在地人情味的多元魅力。
photo, text : Hanako.Taiwan 編輯部
要像迪士尼或是環球影城一樣,將電影的世界觀在主題園區中重現,這就是魏德聖導演正在推行的龐大計畫。而魏導的團隊也正為了這個計畫展開了電影群眾募款。演員、場景、工作人員以及規模越是龐大,越需要巨額的預算來執行,這是不得不採取的一種集資方式。截至8/21,活動就已經得到超過7000人的支持,募款金額也超過了2500萬元。在第二段的採訪中,我們又聽到了魏德聖導演滿腔熱血的想法。
スクリーンショット 2020-08-26 4.09.44
之所以會開始做群眾募款,是為了讓大眾更加關注電影。
編輯部:為了這部電影開始的群眾募款,到目前9月已經有1萬人參與了這個活動呢。導演:其實我們做群眾募款,目的並不單純的只是為了集資,而是希望大眾能對我們的電影製作更有興趣,更加關心。假如有越來越多人關注我們的電影,認同我們的人數能達到600萬人的話,總統府也不得不注意到我們吧。希望政府能更加關心電影的製作,這也是我們做群眾募款的目的之一。
魏導工作照(KANO_監製)01 (1)
寫出電影「KANO」的劇本,就是希望在日本甲子園獲得亞軍的高中少棒輝煌歷史能更廣為人知。
編輯部:導演的電影『海角七號』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。群眾募款也成功地引起了話題。畢竟不管是『海角七號』還是『KANO』,都是讓台灣人進了好幾次電影院,比較誰看了比較多次的人氣作品。
《海角七號》劇照02
原住民、外省人和本省人等不同族群組成了一個樂團的故事。
CAPE NO. 7 Tomoko in 1945 (LIANG Wen-Yin) (1)
和日本戰敗後的時空背景有著深刻連結的故事。
導演:我曾經碰過一個看了『海角七號』8次的朋友。第1次他是自己去看的,第2次是帶朋友去看的,第3次帶了家人去看,然後第4次又帶了阿嬤去看。到了最後的第7次和第8次,又是自己一個人跑去看的。我當時聽了很好奇,就問他為什後最後又要自己一個人跑去看呢?對方回答「因為我在當警衛的時候覺得自己得不到周遭的認同,就這樣一天過了一天。但是在看『海角七號』的時候,我覺得故事裡面有些角色就像我自己一樣。所以只要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,就會覺得觀眾們好像是在為了我歡笑也為了我哭泣,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被人所理解的。」2008年,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,台灣在世界上並不特別的突出。就像後來的電影故事中漢人、原住民和日本人最後團結一致達成目標一樣,當時的台灣人或許也期盼著自己的國家能得以發揮並且被看見,而那股悶著的感受就在當下透過了電影得到了抒發吧。
s_6808
導演的身邊總是有卓別林陪伴著。
編輯部:現在的台灣已經不一樣了。在新冠肺炎的防疫對應上做到世界第一迅速,政府的指揮也是有目共睹的!國民在政府帶領之下目標一致。我們真的由衷的羨慕台灣。導演:全世界現在都面臨新冠肺炎和美中對立等大問題,確實使得台灣在國際上的立場變得比較優勢。台灣除了有早期移民,戰後移民和原住民之外,最近還有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,我們本來就像是一艘載著各種不同民族的小船,應該要像這次一樣團結一致去克服我們所面臨到的困難。現在世界上都認同我們的表現,就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。接下來的2024年,也就是1624年台灣站上世界舞台的400週年,我希望趁著這個有紀念意義的2024年,我們可以再一起用力的打出漂亮的一球,讓世界更看見我們!我就是抱著這份期望才把電影上映的目標訂在2024年的。
魏導工作照(海角七號)04
魏德聖 電影導演,1969年出生於台南。曾在楊德昌導演工作室任職,也參與過林海象導演的作品。2008年,電影『海角七號』上映,達成台灣電影史上第2名的票房成績。第1名則是好萊塢電影『鐵達尼』。
navigator
Hanako.Taiwan 編輯部
Hanako是日本magazine house所發行的雜誌,主要介紹日本流行生活型態,Hanako.Taiwan延續其追求美好日常的精神,提案如何享有舒適生活與品味,並不忘提供旅遊與美食趨勢,也同步探索台灣在地人情味的多元魅力。
photo, text : Hanako.Taiwan 編輯部

# hashtag